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浮渡村,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畅通无阻,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房屋鳞次栉比。走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贴在村委会大院外墙的《浮渡民约》:“浮渡之水,美名远扬;学术之府,气节之乡;奉公孝亲,蓄德养才;德业相劝,村兴门旺……”共计320个字的《浮渡民约》,展现了浮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注重礼仪的民风乡风。在浮渡村,随处可见这样的民约,有的写在文化墙上,有的写在村口的牌子上。
村里随处可见《浮渡民约》,有的写在文化墙上,有的写在村口的牌子上。
村民议党员议 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树立文明乡风
为了抓好文明乡风建设,有效治理农村环境 “脏乱差”,早在2016年4月,村里以1984年倡立的《村规民约》为母本,重新修订了新的《浮渡民约》。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党员会议,一致通过了《浮渡民约》和《浮渡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浮渡村将“堂室勤扫,村道顺畅;杂物有序,禽畜圈养;垃圾入池,秸杆禁烧;晾晒齐整,搭建按章”等具体做法写进民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树立文明乡风。2017年,《浮渡民约》入选由国家民政部评出的 “全国100条优秀村规民约”。
《浮渡民约》。
“争做文明人 争创文明户”成风尚 村民自觉接受文明监督
现在的浮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改变了,大家都会将垃圾收集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环境干净了,空气也好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形成了“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户”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家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自觉接受文明监督。为鼓励村民爱护环境卫生,争当文明村民,镇村每年都会开展“兴旺文明之家”评比活动,对获奖者家门前统一挂牌。浮渡村开展文明之家评比活动,村民的积极性非常高,认为获得“兴旺文明之家”荣誉很光荣,在村里很有面子,连儿子娶媳妇都容易多了,目前全村有文明户300多户,用荣誉评比,带动大家一起树文明新风,立德立善。
“兴旺文明之家”的幸福笑容。
看得见的环境在悄然变化 看不见的乡风已润入心田
看得见的环境在悄然变化,看不见的乡风已润入心田。过去,村里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子女对老人不孝敬等现象,邻里之间也经常因为田地界限、宅基地等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而今移风易俗、敬老爱幼、邻里和睦,乡风民风大有好转。过去,旧的村规民约太过笼统,内容也跟不上时代,这次新修的乡规民约由村民共同商定,大家都愿意遵守,文明乡风正在兴起。
浮渡村徐庄组修建村组道路,需经过多户村民的自留地、厕所、猪圈等,拆迁任务比较重。74岁的汤昌福老人首先响应村里修路号召,主动将自家的4分菜地让了出来,村里其他人看到后纷纷效仿,也拆除了自家挡路的厕所、猪圈等,全力支持修路。在过去,每个人都不愿意吃一点亏,只想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现在受村规民约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的觉悟提高了,遇到事情都会顾大局,学会各退让一步,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该村方文兰老人过八十大寿,子女给她过寿的方式在四乡八邻传为美谈。方老的子女和亲戚没有大摆宴席,大吃大喝,而是自己动手在家门口搭起一个简易舞台,全家老少和亲戚40多人轮流上台表演节目,用文明健康的方式给老人祝寿,场面非常热闹。已是四世同堂的方老一生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谁家有困难她都愿意解囊相助。她把“爱国爱家、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勤劳善良”作为口边话经常教育下一代,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家子女有5人是共产党员,大家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多次被县里评为“五好家庭”。
村民自定村规民约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自己定的规矩自觉遵守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互相帮助。现在村里打牌赌博的少了,看书跳舞的多了。这几年,通过村规民约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效果非常好。因为村规民约是村民自己制定的,村民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大家对调解后的结果都比较服气,自己定的规矩都能自觉遵守。
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孩子们懂得遵孝道、守纪律。
浮山镇以浮渡村为范例,充分利用学校、农家书屋等阵地,将村规民约与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每周安排一节课专门讲解村规民约,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孩子们懂得遵孝道、守纪律,并向家长做好文明宣传,发挥村规民约教育的引导作用,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枞阳县将村规民约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有力抓手,适时出台《枞阳县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实施方案》和《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城乡实际出发,依法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村规民约,健全“四会”工作机制,提升了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目前,全县19个乡镇正在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乐起来乡规民约树起了农村文明新风。(铜陵文明网综合 来源:枞阳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