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浸润后的凤凰山空气清新、树木翠绿,一幢徽派古民居静静矗立,许多游客驻足于此,听讲解员将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展示的光辉历程娓娓道来,这里就是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
每次为参观者介绍铜陵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历史,讲解员李敏总是不由得心潮澎湃。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四军的大力支持下,铜陵党组织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从1938年8月起,新四军军部派遣张伟烈等人来铜陵开展建党工作。他们先后发展了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并于当年12月初建立了中共铜陵中心区委。随着新四军第三支队进驻铜(陵)南(陵)繁(昌)抗日前线,当年12月底,在三支队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隶属中共皖南特委领导。1939年4月,由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皖南特委决定撤销铜南繁中心县委,分别成立中共铜陵、繁昌县委。
1939年7月,中共铜陵县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凤凰山新屋岭周氏小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50余人,代表全县800余名党员。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共铜陵县委员会,选举张伟烈、余起、张世杰、张东、田文(女)、刘功成等为县委委员,并选举张伟烈、周坚凯、王文礼等6人为中共皖南特委党代会的代表。选举后的中共铜陵县委,由张伟烈担任书记,余起任组织部长,张世杰任宣传部长,张东任青年部长,田文任妇女部长,刘功成任军事部长。
“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的召开,为铜陵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推动铜陵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义安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坚胜告诉记者,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纪念馆于2011年6月28日对外免费开放,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纪念馆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参照原遗址周氏小学(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建筑式样建造而成,共分前后三进,主楼分上下二层,展厅面积400余平方米。“我们要努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更多群众走进纪念馆,让人们从辉煌党史中汲取开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周坚胜说。(铜陵日报记者 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