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事迹:
  • 类别:
  • 时间:
  • 潘阿碎
  • 无私传技、热心公益事业的养蜂人
  • 诚实守信
  • 2014-07-10
U020141120556325831403.jpg
潘阿碎

 

  谁能知道养蜂人的辛苦?北到黑龙江的三江平原,西到南疆的准噶尔盆地,南到广东的珠江之畔,到处都有他的足迹。他追逐着春天的太阳,哪里有盛开的花儿,哪里就是他的家。白山黑水没能留住他的蜂群;西域大漠没能止住他的脚步。1986年,他,一个普普通通的温州养蜂人潘阿碎,带着他的蜂群,带着他的女儿,和老伴一道,从浙江瑞安,辗转到了老洲乡的白沙村。

  这里的太阳是那么温暖,这里的村民也格外淳朴。女儿在这里上了小学,村里特批给了他一块宅基地,村民们给了他一小块菜地。

  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对养蜂技术的钻研丝毫不逊色,他酿就的蜂蜜,以其极高的信誉在老洲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像蜜蜂一样辛勤的他,渐渐富了起来。他不想再像过去一样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在老洲建起了一栋三层的小楼。他已经完全把自己融进了村民之中。

  老洲乡曾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基地,单一的棉花种植,很难让农民发家致富。不少村民试着跟他商量学养蜜蜂。他义无反顾。他不怕别人抢他的饭碗。十几年来,先后有五个村民拜他为师学习养蜂。他不吝啬,他更慷慨。每带一个徒弟,他都免费送给徒弟一箱蜜蜂,尽管每箱蜜蜂少说也值八九百,只要村民能和自己一样早早致富,他就知足了。养蜂是个技术活,不是随随便便说几句、马马虎虎看几眼就能学会的,即便是养几十年蜜蜂的人,稍不注意都会倾家荡产。他不仅耐心的指导徒弟,还经常到徒弟的蜂场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老洲乡幸福村李群说:“多亏了潘老帮我学会了养蜂技术,我和大家一样,已脱了贫,致了富了。”潘老谦逊的说:“我小小的人,只能做小小的事,只要大家像我一样,我的心就高兴。”

  潘老是农民出生,生活极其简朴,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就和老伴来到蜂群旁。他不讲究吃穿,一碟咸菜就能打发一餐,可是,他对乡敬老院的老人,却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逢年过节,他都要买来苹果,橘子、甚至是袋装葡萄糖粉,每次,他都要把它们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上;除了礼品外,有时还要送上不菲的慰问金。

  他女儿在温州有自己的产业,并且有一个殷实的家,他什么都不图,更无须富起来的村民对他的回报。他追逐着太阳来到了老洲的土地,他心里还有一轮太阳,这就是我们的党。他常说:“共产党好,是共产党让我富了,让我女儿在温州也富了。我做梦也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要追心中的这个太阳。”

  老洲乡党委反复研究了他的入党申请,2008年,已近古稀的潘阿碎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潘阿碎同志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开展“双培双带”、“无职党员建岗争先”活动中,他心系群众,积极配合行政村开展工作,处处以一个合格党员标准要求自己。2010年防汛,他把楼房腾出一间,专给防汛工作人员使用。看这些同志防汛工作辛苦,他自愿承当了编外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他都骑车到乡街道买来各类物品,村领导不好意思,他憨厚的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潘阿碎的今天”,他的精神感动了周边无数的群众。

  致富不忘国家,致富回报社会。村老年人活动室缺空调,他二话不说,掏钱买来就给装上;教师节到了,他主动到村小学去慰问;汶川地震,他先后两次共计向乡灾区捐款1000元;2009年春节,向乡敬老院捐款2100元;玉树地震,向灾区捐款1300元。当党的九十岁生日来临时,他早早的就于去年亲自到县委组织部,交了特殊党费3000元。

  2010年国庆前,他主动找到老洲乡党委,提出捐资在乡渡口修建一个凉亭的建议。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不够数,他就打电话给远在温州的女儿,107日,6万元捐款如数汇到乡财政所的账户上。如今的老洲渡口,一座有模有样、古色古香的六角亭悄然伫立在大江之畔。对老潘的善举,过往村民无不交口称赞,想起近年来,无数民生工程给村民带来的实惠,村民们说:“潘老都已七十了,他图的是什么,什么也不图。从老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党的形象,共产党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好人!”

  是啊,南辗北转数十载,追逐丽日就芬芳;乡音未改人渐老,却有夕阳也辉煌。此时,我想起杨朔先生的一句话:蜜蜂是在酿蜜,也是在酿造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正是我们的党精心酿造的。

责任编辑:许纨月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长江中路中医院对面和谐大酒店12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862152
Copyright © 2013-2015 http://www.tl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