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事迹:
  • 类别:
  • 时间:
  • 汪荣振
  • 不求回报、不断做着好事的好老人
  • 助人为乐
  • 2014-07-10
U020141121511212227386.jpg
汪荣振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从不间断的、持之以恒地做好事,做好事。这样的人才称得上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才称得上我们尊崇的人。友好社区第十三党支部书记汪荣振同志就是称得上我们尊崇的人。

  牢记入党誓词,忠诚党的事业。汪荣振同志是199712月从铜陵市邮政局退休的干部,作为闲赋在家的他虽然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但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还能为党做点什么事?他在揣摩、他在思索。2002年,时值铜陵市退休党员划转社区管理,20024月,他的组织关系正式划转到笔架山社区,偌大的社区,宽广的舞台,他笑了,脸颊虽然堆满了皱纹,他笑的却像孩子般的天真和灿烂。

  与此同时,他及时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想法并积极要求组织上安排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鉴于汪荣振在邮政局工作期间曾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殊荣和业绩,同年12月份,委派他参加了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学习,学习期间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随即就被市委组织部定位笔架山社区一支部书记。

  党员划转社区管理当时在铜陵是个新课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汪荣振同志钻研探索、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点点滴滴做起,甘于奉献,在社区这个工作平台上书写着灿烂的诗篇。

  他从组织新划分到社区的党员学习入手,积极地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2004年初党员杜福荣的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后,由于地址不详导致支部工作计划难以传达,汪老先后多次徒步寻找,一种责任心支撑着他,他辗转在解放东村、劳动新村等地,终于在和平新村山上的一处平房内找到了杜福荣,及时掌握了该同志的情况,还有两名下岗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了他们支部,一个叫杨建国的同志在深圳打工,开始有其爱人代交党费,后来他爱人也到深圳去了,该同志党费都是汪老骑着自行车到其住在天桥新村的父母家去收,学习资料也送到他家,请他代转。另一个叫余玉生,经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在百货公司打工,学习资料汪老都是骑着自行车送到有色公司交给他,带收党费。为支部学习人员集中了却了一桩心事。2005720日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学习任务重、发放材料多、实践活动频繁。汪荣振所在的支部党员都是退休的老党员,因为年龄大导致他们多次集体学习都不能到场参加。鉴于这种情况,汪老采用了“送书上门、送教上门”的方法,值得提出的是为了“学不漏人”,他骑着自行车把“读本”送到在狮子山电信局退休返聘上班的老党员陶文华手中。及时地将“教育”精神和支部活动开展进展情况传达给他们并与之交流,让这些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老党员也能及时的领悟精神。由于他的精心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也达到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的和要求。出色的工作业绩使他所在的党支部及他本人在历次评比中都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成绩面前不自满,汪老工作越是仔细,越是严格自律,越发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

  2007年年初,中组部下发关于党员交纳党费的《规定》,他及时并多次组织支部党员进行学习,从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高度阐述了按时、按工资比例交纳党费的重要意义。他一丝不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据统计汪荣振所在的支部历年来无论是在原街道办,还是在大社区,按人均交纳数都具所有支部之首,今年拥有40人的党员的支部共计交纳3055.20多元党费。人均高达70多元。估计在全市社区支部也是屈指可数。

  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着群众。汪荣振在社区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体现一个老党员的作用,凡事都从大处着想,从细节入手。“义务巡逻、打造平安”。为了辖区的平安,2005年笔架山社区在汪荣振的热心组织下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并由他担任队长。无论酷暑寒冬从不间断地每天坚持巡逻在辖区的路上、楼栋间、弄堂里,别看“红袖章”小,发挥的作用却很大。正因为他的义务巡逻,有效的遏制了犯罪,为维护社区内的治安稳定,打造平安社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推进作用。

  维护公共设施,方便居民出行。汪荣振的巡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他在巡逻时曾多次发现水管爆裂、高压电“火花闪烁”隐患等问题,并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化粪池漫溢、窖井盖破碎是一件居民头痛的事,它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安全。汪荣振深知其利害关系,遇到此类问题,他及时发现就及时处置。化粪池漫溢,他就打电话到“2870794”化粪池应急处理中心。窖井盖破碎,他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二则自己想方设法解决。曾记得,20051218日和24日发现工人新村263单元、171单元窖井盖破碎,臭气熏人,很不卫生。当时幸福村正在整治施工。有许多废旧的窖井盖,他就借来三轮车从幸福村拉了两块换上。2007年的8月份,工人新村27107室窗外的化粪池窖井盖破碎,苍蝇纷飞,老鼠出入,臭气熏人,他竟然能在当时正在拆迁的四路车站工地上找到一个尺寸相同的废旧窖井盖,并用自行车把它驮到工人新村27栋,在居民老宋的帮助下进行了更换。2010220日,汪老发现长西41栋西南侧上坡处人行道中间的窖井盖严重破损,井很深,严重影响行人安全,他即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及时维修,过了几天,问题解决了。227日(星期六)上午,又是长西41栋旁一处方形窖井盖破碎,他在工人新村找到一块废弃水泥板,由于太重,他借了保洁工小高的垃圾车把它拖到长西41栋,并对窖井里的垃圾进行了清理,换上了拖来的水泥板。诸如此类为居民做实事、做好事的事情汪荣振真的做了太多,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经他维修和发现后反映到有关部门得到维修的窖井盖就有18处之多。

  热衷创建,自我加压,身体力行。撤销“街道办”,成立“大社区”。2010年的铜官山区直管社区的体制改革使社区“扩容增量”,友好社区增至原有社区的三倍。汪荣振不因扩容而彷徨,更是自我加压勇往直前。

  大家知道,20102011年度是铜陵市“双创”的攻坚克难年份。铲除“小广告”、净化环境,是汪老得首先要做的。合并后的友好社区地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住宅楼225栋,还有大小门面店铺约660处,“牛皮鲜”随处可见,要铲除根治谈何容易。汪荣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并立即付诸行动。从20108月份开始,他戴着红袖章,骑着自行车,一把加长的铲子、一块抹布、一把喷水壶,从老铜矿的友好家园开始梳理,经友好新村、和平、解放新村、小街、工人、红旗、长东直至顺达加油站的长江西村,还有长江东路的南面店面、笔架山路两侧店等角角落落、边边拐拐无不留下了老人的脚印。店面前、居民住宅的楼道中无不洒下了老人辛勤的汗水,他用95天把本社区合计225栋住宅楼房582个单元楼道和弄巷墙面、辖区商业网点的小广告全部彻底清铲了一遍,每个单元都是从一楼铲到顶楼,最难铲的一个单元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铲完。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铲一千多张小广告,星期天也不休息。在夏天虽然累得满头是汗,衣服湿透了。上楼梯脚都抬不起来,社区领导说:“汪老,你瘦了,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但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志愿者,一定要为双创工作、为城市建设多做奉献。经常有居民问:“你这么认真干,社区给你多少钱一个月?”他说:“我是志愿者,不拿钱。”有人骂他是头脑不好,有人不理解,也有人不相信。

  由于带手套不方便,冬天铲除小广告,手冻肿得像镘头似的,又痒又痛,钻心的难受。但因为他爱这座城市,所以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放弃。创建设工作任务重,下雨天也没有停过,小红帽滴水,身上湿了,鞋子里进了水,但心里很踏实。

  在铜陵市范围内,走到哪儿看到小广告就撕揭,揭不掉的就用指甲抠。开始在辖区内铲小广告的工具,是从老家岳西街上买来铲绿化带草的小铲子。有的广告贴的高,铲不到,他就自己买了一把铲子加一米长的棍子接起来铲。后来有些广告贴得更高了,他又将棍子加长到5尺。居民说:“你真有办法。”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因汪老现在担任多项工作,没有专门的时间巡逻了,就利用铲小广告的时间和双创督查工作时间来巡逻,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多留个心眼。汪老对自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平均每天要做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铜陵市文明市民守帽是1996年颁布的,从那时起他就严格要求自己,纠正自己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不良习惯,争做文明市民。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用心的克服,从1997年开始,汪老就记住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连一粒瓜子壳都要扔到垃圾桶里,至今已十五年了,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已经印在他脑子里,落实在他的一切行到中。记得有一次汪老老伴过生日,他陪到她到安庆去玩,在公园里吃东西,他们将果皮纸屑等都放时塑料带里,有许多当地人也带着孩子在边上玩耍,其中一群老者注意到了他们的做法,就走过来问他们:“你们是哪里人?”汪老说:“我们是铜陵人。”“不错,你们铜陵人很文明。”转身告诉其旁边的孩子“你们要向这两位爷爷奶奶学习,不要再把香蕉皮扔到湖里了,并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

  但是在铲小广告的过程中,许多居民向他投以尊敬的目光和热心的话语时,他就不觉得累了,全身有股使不完的劲,同时,通过铲小广告接触广大居民群众,宣传文明创建工作,为党和政府树形象,为党旗添光彩,他不在乎少数人怎么看他,只在乎自己做的是否有益于铜陵的社会建设事业。

  创建永无止境,汪荣振清除辖区范围内的“牛皮癣”已形成长效机制,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将辖区所有住宅楼房单元楼道和弄巷墙面、商业网点的小广告全部彻底清铲了三遍。等于600多栋楼房,1600多个单元,用时147天共清除小广告五万多张。他还会继续……

  每天例行检查,督查文明创建。汪荣振2009年被抽到市文明创建督察组,半年的创建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文明委还授予他为“铜陵市文明创建终身督查员”荣誉称号,现在又是友好社区文明创建督查员。汪老深感使命在身,责任重大,更知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保持文明创建工作的常态化,汪荣振对辖区的卫生状况坚持“每天例行检查”制度,并把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记录,次日上班把情况反馈到社区并会同社区有关领导采取应对措施解决。还自主义务管理了一条绿化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绿化带整洁了、垃圾桶干净了、道路亮敞了、辖区靓丽了。

  平时省吃俭用,难时彰显真情。汪荣振家中四口人生活,老伴、儿子和媳妇。老夫妻两人退休工资约3100元,子、媳吃住在家,汪老报销,经济状况虽不紧张,也不宽裕。他烟酒不沾,衣着朴素,早餐也就是两个馒头、一杯开水,家庭日常生活十分简朴。省吃俭用为了什么?为的就是无私奉献,汪荣振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气概。

  据统计:汪荣振先后向“亚运会”、“希望工程”“汶川.玉树大地震灾民”、“白血病人周婷、舒云竹”、“尿毒症患者章真”、“即将失学儿童翟宁”、“春蕾计划”、“资助平困大学生”、“博爱在江淮”、“甘肃舟曲泥石流灾民”,还有退休人员病重患者黄文琪的捐款多达9780元。为表彰汪荣振同志的无私奉献,铜陵市慈善总会给他颁发了“支持慈善事业荣誉证书”。不图小利、拾金不昧。记得有一次,由于储蓄所的营业员的失误,错把汪老的存款数100元打成1000元,他发现后毫不犹豫的将余额及时退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汪荣振经历了耕耘的辛劳,也收获了喜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他被评为铜陵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汪荣振的名字和他所做的事在友好社区的四里八村传开了。有赞誉的,也有讥讽的,是前进还是退缩?汪老也思考过,斗争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

  忠诚于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是汪荣振同志的行为准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小细节反映高尚品格,他朴实无华的用自己的退休金伸手帮助别人……

  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好人,不应该受到我们尊重和社会认可的?答案是否定的。

责任编辑:许纨月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长江中路中医院对面和谐大酒店12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862152
Copyright © 2013-2015 http://www.tl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