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事迹:
  • 类别:
  • 时间:
  • 第三人民医院的老年病区
  • 为患者无私奉献的好医护人员
  • 敬业奉献
  • 2014-07-10
U020141121565703694897.jpg
第三人民医院的老年病区

 

  在美丽的铜官山下,有一处宁静整洁的花园式医院,走进这里的一个外表普通的四合小院,就来到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主角——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老年病区。

  随着社会家庭结构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出现,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这些老人的医疗,生活问题则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也成为目前医疗行业新的关注对象。在这个方面,铜陵市第三人民率先做出了榜样的作用。从2004年到2011年,老年病区已走过了它风雨兼程的八个年头,在卫生局以及医院各级领导的关注扶持下,在每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秉承“以老人为中心,代儿女尽孝心,以医疗服务为核心,向社会献爱心“的服务宗旨,为铜陵市的老年人提供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这个小院看起来是那么的朴素和平凡,但是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却是可以触及到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那份感动,折射出仁心仁爱的光辉。

  这里主要收治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所以从诊断治疗到护理上都独具特色。老年人的整体生理机能都呈现一个衰退的趋势,所以很多来就诊的病人除了患有精神疾病以外,还身患各种躯体疾病,这也造成了临床工作的难度。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住每位医护人员心中的那坚定的信念,他们依旧在岗位上默默坚守,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要做,还要做好,做的更好!

  查某,男性,84岁,入院诊断为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2.高血压3 .COPD 4.右足溃烂(足骨外露),在外院就诊期间,被医生宣布仅有两个月的生存时间,但家人不愿放弃希望,后入住三院老年病区,在住院期间,医生并没有被外院的诊断意见所干扰,仍积极地救治该名患者,针对所患的各种疾病展开对症治疗,并多次邀请综合科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由于患者右足溃烂极易感染,这里的医护人员不畏惧溃烂部位散发的阵阵腐臭的气味,定时换药,患者由于年老体弱无法下地行走,医护人员常用轮椅推着患者到小院里晒晒太阳,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无论是谁,都有享受阳光的权利。他们生活无法自理,我们就是他们的手,他们的脚,让他们用眼睛和心灵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大的帮助。”由于患者全身营养情况较差,而家属又因为要工作无法经常送饭送菜,因此医护人员主动承担起为患者订购营养餐的责任。常常手捧滚热的汤饭送到患者的床边,而不顾被烫红的双手,细心地小口的喂着患者,生怕他被烫到噎到,所以每次喂饭都是抱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因为照顾一位老人就如同照顾一位婴儿一般,生命都是同样脆弱而纤细的。该名患者在精心的呵护下,生命多延续了两年,两年虽然在一个人的人生里不算什么,但是对被宣判了只有两个月生命的耄耋老人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尽管老人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走的很安详,很幸福。家属也是非常的感动,感动于这里的人们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并眼泛泪光的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表达他们的崇敬和感谢。

  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除了具有一般老年病人的特点外,临床还具有难管理,难护理,难沟通等特点,但是这里的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沟通和管理。依照精神病人的相关住院制度,做到因人制宜,针对每个病人制定相关个性化的管理模式。

  科室于2008年曾收治过一名姓张的老年女性患者,入院诊断为1.抑郁症2.高血压3.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由于身患抑郁症多年,而在家中服药依从性较差,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每次均以情绪低落伴自弃念头为主要症状。本次因为在家中病情发作吞食大量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自杀未遂入院,来时已经抢救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患者的抑郁症状仍然相当严重,躺在病床上仍不断流泪,诉“为什么要救我,活着一点没有意思,我只是个没用的累赘”。并拒绝服用任何药物及食物,自弃念头很强烈,身体日渐虚弱,家人十分着急但却无能无力,在患者入院之后,依据患者的相关病情,做出二十四小时监护的决定,并制定危机干预治疗方案,药物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尽管前期患者拒绝交流,但是医护人员仍然不厌其烦的寻找适当的机会,聊聊患者最关心和开心的事情,取得她的信任,并且不放松任何危险的信号,每天不间断的做好安全检查,做到管理与治疗的结合,最终使得该名患者渐渐走出抑郁症的阴霾,并放弃自杀的念头,记得患者出院的那天,阳光特别的灿烂,像金粉般的撒在每个人的身上,那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像希望燃烧在每个人的心上。是啊!生命是厚重的,当家属将这厚重的生命交付你手的时候,你就是他们的希望。老年病区承载了太多这样的希望,天使们带着寄托和期待,将光明还给人间!

  因为肩负着所有铜陵以及周边地区老年人精神疾病的医疗任务,这里收治了各种各样的老年人,他们来自城镇,乡村,小家庭,大家庭,五保户甚至是无名流浪人士,有家属送来的,有公安部门送来的,有单位送来的,但不论他来自何方,贫富如何,在这里都会得到平等的治疗和对待,如果家境贫困,经济困难的患者,科室医护人员不仅帮着他们申请相关的医疗费用减免的国家扶助项目,还会联系一些社会机构和部门,甚至是患者的工作单位,帮着落实医疗费用或生活保障费用。消除了老人患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也帮助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深受好评,古云“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但是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般,从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解决了老人住院的后顾之忧,有时家属会说“你们虽然不是儿女但却胜似儿女”,但医护人员认为这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所以没啥可值得夸赞和骄傲的。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说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正是需要发扬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只有做到奉献无私,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和美景象。

  有一名胡姓男性患者,因患有精神疾病住院有近二十年,系孤寡老人,未婚无子女,只有外地的姐姐一名亲人,每年家人仅从外地邮寄些衣物过来,从未探视过患者,患者的衣食起居以及住院费用等等,均是医护人员在处理。2010年,患者被查出患有“肠道肿瘤晚期”,经外院诊断已经失去了临床手术的意义,但是医护人员仍是秉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一方面在积极救治,另一方面也在联系患者的姐姐告知相关病情,但无法联系到家人,仅有的只有每年邮寄衣物的一个外地地址,在患者病情危急抢救之时,科室准备派遣两名人员去外地寻找患者家人,幸运的是,家人终于还是打来了电话,并表达了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当日赶来的意愿,希望医院可以帮助患者联系单位解决身后事务。当日傍晚,医护人员一边紧张的抢救该名患者,一边联系患者单位,晚七时,患者经抢救无效去世,患者单位的相关部门人员以及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均及时赶到医院病房,医护人员为患者擦拭干净身体,换上崭新的衣服,并肃清病房,给患者留出一条送别的路,白色的月光投射在空旷的病房内是那样的明亮,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和庄严,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没有下班,目送了患者最后一程,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家人后来特意来院感谢,因为患者走的如此庄重和体面,也真正的体现了神圣的医学誓言“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患病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件痛苦和悲伤的事情,但是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区的医护人员却在这个普通的四合小院,赋予了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新的希望和幸福,破茧化蝶是种感动生命的重生。

  还记得2010年的那个冬天,公安部门送来了一位精神异常在外流浪的无名女性患者,她来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走路蹒跚,入院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股骨颈骨折3.踝关节软组织挫伤,当被公安部门送进医院时,该患者紧张不安,四处躲闪,自言自语,医护人员遂为她洗澡理发,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安置了病床为其治疗,由于患者步态不稳加上身体存在骨折外伤的病史,因此每当需要检查时都由医护人员搀扶着她去,寒冬腊月期间,外面大雪纷飞,但是那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的路却总是会留下了几行深深浅浅的脚印,这也印在了所有人的心上,由于诊断明确治疗得当,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也告诉了医护人员自己患病的经历和姓名住址,医护人员帮助联系了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和患者的家里人,准备将患者送回自己的家乡,走之前的那天,医护人员提议给该名患者过个生日,虽然并不清楚患者的生辰,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在医院给她一个新的生日,病房被布置成了彩球和灯笼的世界,打破了那灰色的阴暗,甜甜的蛋糕上插着红彤彤的蜡烛,烛火映亮了患者那饱经沧桑的脸庞,露出了多日以来第一个笑容,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春,看那小院里的一株腊梅也绽放了鲜红的花蕾,将这个冰雪的世界衬托的格外动人明媚。“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是啊!老年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大爱带给所有的患者春的希望!

    这虽然是一些感人腑肺的闪光事例,但帮助患者洗澡洗衣,喂饭喂药,翻身清洁大小便,外购日常用品和药物,组织健身活动,陪同外出检查等等,更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平凡的事情,这里的人们已经将此化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完全没有炫耀功劳的半点心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老年病区的一切就像每天的日升日落,如此的平常却又重要,它让住在这里的老年患者有了如家的温馨和亲切,让患者的家属对这里的医疗服务充满信心和希望,为和谐医院和社会的建设默默地付出着。完美不是一道风景成就的,而是春夏秋冬的往复重叠,这个小院里的树,鸽子以及来来往往的人,都是这完美风景的见证者,大爱无言,上善若水,老年病区的医护人员默默地用自己的关爱和善行谱写着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颂歌,却从不索取,不抱怨,就像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水儿一般,是值得我们去赞扬和歌颂的。大德无碑,他们高尚纯洁的医德医风早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先进的丰碑!让我们为这群可爱的人们热烈的鼓掌吧!

责任编辑:许纨月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长江中路中医院对面和谐大酒店12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862152
Copyright © 2013-2015 http://www.tl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