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事迹:
  • 类别:
  • 时间:
  • 吴叶芳
  • 清贫不忘积德行善的好婆婆
  • 助人为乐
  • 2014-07-09
U020141121516145547832.jpg
吴叶芳

  

  事迹概述:吴叶芳,铜陵县天门镇金塔村桥头村民组组长。她孝老爱亲,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因中风患上痴呆症八年之久的丈夫,善待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她热心公益,每逢下雪就主动扫除孩子们上学路上的积雪,一到春节和重阳,都要带上物品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积极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2009年荣获金塔村“好婆婆”的称号。

  吴叶芳,天门镇金塔村桥头村民组组长。多年来,她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因中风而患上痴呆症八年之久的丈夫,善待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她是村里孩子的义务安全员、是村里老人的贴心人,她把关心弱势群体和爱心奉献当成一种责任和义务,为村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虽然她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两岁时,父母就离婚,母亲带着她改嫁到现在的金塔村;成年后,她嫁给了同村一位大龄青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那年,继父病逝;1995年母亲生病卧床不起,16个月后病逝;因中风而患上痴呆症的丈夫也在床上躺了八年之后,于2008年病逝。

  家庭的苦难并没有磨灭吴叶芳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的信心。勤俭持家的她不仅细心照料卧床的母亲和丈夫,也善待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与两个媳妇相处得也非常融洽。2009年,吴叶芳获得金塔村“好婆婆”的荣誉称号。

  吴叶芳敬老爱幼、助残济贫。她的“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家里,也体现在为村里人做好事方面。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为了让上学放学的孩子避免在雪中滑倒跌伤,吴叶芳大清早就起来扫雪铲冰,从村子的王登水家门口一直扫到谈正友家的田冲里,长达一里多路。平时孩子放学路过吴叶芳家门口,她总是义务充当安全员的角色,提醒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玩火,注意车辆安全。

  1997年春节,吴叶芳提着一篮子鸡蛋送到朱村敬老院,分发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要知道,这一百多个鸡蛋都是吴叶芳家的老母鸡下的,在积攒鸡蛋的日子里,她不仅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给家里人吃。九个月后的重阳节,吴叶芳又提着一百多个鸡蛋来到敬老院……从此以后,每逢春节和九九重阳这两个节日,吴叶芳都会拎着一筐鸡蛋去看望孤寡老人,有时家里的鸡下不了那么多蛋,她就用钱去左邻右舍购买鸡蛋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2005年春节,她将平时省吃俭用节余下的几百块钱,买了三十二双新鞋送给敬老院的老人。老人们非常高兴,一个个试穿新鞋。因为事先不知道老人量鞋码,有几位老人的鞋穿得不合脚,吴叶芳便一次又一次地到往返于商场和敬老院,直到所有老人都穿上合脚的鞋,她才欣慰地回到家中。

  村里有个老人叫吴老姑,是个智力残疾人。有一次她路过吴叶芳家,样子很可怜,吴叶芳就留她吃了饭。这以后,吴老姑一旦没饭吃就到吴叶芳家来。作为村民组长的吴叶芳当然要通过正常渠道给吴老姑解决生活问题,她说服了吴老姑的儿媳,为吴老姑办理了“新农保”,但看着吴老姑的衣服很破,她还是忍不住将别人送给自己的衣服,转送给了吴老姑。

  90高龄的钱老太是邻村的一个孤寡老人,吴叶芳每年冬天都上山打柴送给老人,供她做饭和取暖时用,即使在2010年的冬天,吴叶芳也拖着骨折的伤腿为老人打柴,因为吴叶芳知道,老人用惯了她打的柴,一到冬天,老人就期盼着吴叶芳给她送去温暖。

  平时,只要烧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哪怕是南瓜粥,吴叶芳都要送一点给左邻右舍的老人,让他们尝尝“新”。去年春节,吴叶芳家车塘,得了百十斤鱼,她当然要送点鱼给本村庄的每个老人。送出去的多了,剩下的鱼就不多了,但她还是将三斤鲫鱼装进塑料袋,送给了邻村的钱老太。

  吴叶芳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三亩田地的收入只够吃饭,经济来源主要靠“新农保”每月132元,再就是逢年过节时三个子女的孝敬。平时吃饭她非常节省,早晨稀饭,中午和晚上多半是吃面条,除了子女回家外,平时一般不舍得吃肉。

  20095月,吴叶芳在稻场上劳作时不慎摔跤导致腿部骨折,村里干部、朱村敬老院领导及村民都去她家看望,这才发现,平时做好事那么大方的吴叶芳家竟然是那样的简陋,衣柜里竟然没有一件新衣裳。

责任编辑:查嘉宝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长江中路中医院对面和谐大酒店12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862152
Copyright © 2013-2015 http://www.tl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