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婉转美黄梅

对黄梅戏的认识从襁褓中就开始了,聪慧勤劳的妈妈最拿手的戏曲就是黄梅戏了,热爱生活的妈妈曲不离口,让那个物质匮乏时期的空气不再沉闷,充满了温馨。

作者:铜草花开
黄梅香我童年梦

虽然,有时整个屋子里就这一老一小两个“热心听众”,可录音机里的小生、花旦唱得照旧字正腔圆,照旧感情饱满,照旧韵味十足。我的几近空虚的童年,在奶奶的带领下,在黄梅戏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作者:老元123
黄梅飘香“醉”文艺

黄梅戏常常是载歌载舞,以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给人以真切、朴实之感。它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作者:郊区文明办 陈先礼
我的家乡戏——庐剧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作者:周帆
庐剧

不论是庐剧的主调还是花腔小调,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还是21世纪的今天,庐剧这朵田园乡间的荠菜花都散发出迷人的阵阵芳香,受到观众的喜爱。而庐剧唱腔的改革受到更多的新老庐剧观众欢迎,因此在欣赏庐剧经典唱腔之余,我们更应思考庐剧音乐的发展和对未来进行展望。

作者:声春的博客
铜陵牛歌

小时候曾看过牛歌戏,简陋的舞台,小朋友都可以上去玩玩,还没有开始,演员就在台上化妆了,现场摩肩接踵,基本上是爷爷奶奶们带孙子和凳子来,这放以前是和看露天电影一样的盛事,再来点瓜子饮料更是让人欢喜。

作者:文明五松
傩戏

铜陵的傩戏一直在民间就有很长的历史,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中国的傩祭和傩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傩祭而产生和发展的傩戏面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作者:童朝文
我的家乡戏——黄梅戏

这是家乡的戏曲,传递着家乡的味道,承载着异客最美想念。纵使不爱唱歌的我,也不由跟着哼唱起来,却泪雨哽咽,语不成调。我不曾忘记这熟悉的曲调,扑面而来的故乡气息让我心潮澎湃,这就是我的家乡戏——黄梅戏。

作者:文明露采
我的家乡戏——婺剧

记得小时侯,每年正月里几乎每个村子都唱戏,锣鼓声嚣、热闹非凡。我甭提有多开心了,天天盼着过年早点到来,唱戏时候,还有很多小吃,把我谗的。

作者:灰河
我的家乡戏

越剧对于我有着无比的魅力。我有感于她的美好,因为她是历史的沉淀,那些大行其道的流行音乐怎敌她的蕴含,相信当世间的浮躁褪去,她的美好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卫生局204
我的家乡戏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无论什么喜事,好事都会叫个戏班来唱个几天。小孩子尤为欢喜,因为可以在唱戏台下尽情的玩耍,大人这时也尤为同情达理,对孩子百依百顺。

作者:清风拂面过
凤阳花鼓

改革开放后,国际友人访问大包干发源地——凤阳小岗村,凤阳花鼓作为友好使者接待了他们。人们用凤阳花鼓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真实变化,也唱出花鼓人内心由痛苦到幸福的变化历程,凤阳花鼓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作者:我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赏黄梅 思故乡

家里的老人都不是本地人,几十年来乡音未改,却总能哼上几段本地的黄梅戏。不管是《夫妻双双把家还》还是《女驸马》,都朗朗上口,在闲适的午后阳光里和着水滴一起浇灌进阳台的花草里,空气里也能荡漾着轻松愉快的涟漪。

作者:用户2677009525
我的家乡戏

中国优秀文化繁衍生息的巨大生命力,恰在于它有流传的广阔空间和不断融入创新要素的胸襟。正所谓:“黄梅”出黄梅(县)成其“黄梅”,安庆有“黄梅”更美“黄梅”!信然。

作者:去吧趁活着
说徽戏

徽戏是由徽州人文环境、区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是多代徽州人精心培育、打造、传承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人尚来善歌舞,男女老少在农闲季节,以聊戏看戏品戏自乐。

作者:wmcjzy
我的家乡戏——庐剧

如今经历许多,慢慢地开始听戏了,周末在家挑一部庐剧,边整理家务,也不知自己聆听的是戏曲,还是外婆那跟着和的歌声。

作者:净琉璃珠
民间文艺团体侧记

当你漫步在铜陵,你会发现附近公园的广场上,从早到晚琴弦声声,这一摊,那一摊,摊摊都唱着戏曲,下面围一群人,有听的,有跟着哼的,有的干脆闭眼朝天击节而歌。

作者:文明官塘
我的京剧梦

在那些经典的影片中,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演员的唱功,都让人叹为观止,极为喜欢的。与京剧,总感觉会有那么一个舞台在等着自己,或许等到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以安然的去享受京剧的别样魅力了。

作者:铜陵团市委宣传部
我和黄梅戏有个约会

现在回想起团圆的情景,耳边还久久回荡着那带着温情的旋律和经典唱段,也曾赴过琼林宴,也曾打马御街前……,黄梅戏的腔调,亲情的味道!

作者:铜陵团市委宣传部
泗州戏

泗州戏是从农村的民歌号子发展衍变而来,唱腔优美,语言朴实,演出的多是传统剧目和农村生活小戏,给庄稼人带来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有着“拉魂腔”的美誉。

作者:伊人19810818